找回密码

一封80后零售商的亲笔信:葡萄酒消费为何被堵在线上?

做为一个80后消费者,我最近常感叹,我是80后,我愿意为现下门店好的商品买单,但是您必须要给我充分的花钱理由。

 

最近常和业内人士分享:笔者有三个身份,第一身份是葡萄酒行业从业者,第二身份是零售商;第三身份,笔者也是80后葡萄酒消费者。

今天这篇文章我想以一个80后消费者思维以及行业身份混搭,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葡萄酒零售市场的理解。

1

我觉得这个时代,针对80、90后的葡萄酒线上结构正变得拥堵不堪,而线下服务这个群体的门店却凤毛麟角。

在街边,无法便利买到各类葡萄酒产品是我最大的困惑。做为一个80后消费者,我常感叹,我居然在街边越来越买不到合适的衣物,买不到好的咖啡器皿,买不到与我们的消费风格相符的茶具,如若不是自己再从事着葡萄酒销售的工作,我也无法在街边方便买到1支我想买的葡萄酒。

非要说有,全家便利店能提供15款左右的基础型消费酒款,可是服务员和客户的关于酒的沟通交流是非常有限。其实,这和线上购买没有本质区别,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即时消费的便利性而已。

非要说有,街边名烟名酒店能为我们提供几支价格偏低的低端进口酒,可,对于我来说,还是回家线上买吧。

2

非要说有,在线下,也只能在大型超市有相对完整的品类设置,可是你开始关注酒水柜台时,促销员永远在推荐能给她带来销售提成的产品,我个人觉得这并不是80后消费者喜欢的方式,会给我压迫感,如此一来我宁愿回家安安静静在网上挑选一支葡萄酒。至少在线上的消费空间中,我得到了充分自由的选择空间。

做为消费者,我2008年开始偶尔线上购物,2010年左右开始进入网购的疯长期,在消费逐渐成熟后,线上消费所给我带来的困惑是:线上提供给我的事由距离的消费空间,比图片,比价格,看评价,各种夸张和错乱,高品质图片,低品质产品。线上成了一个在线下没有选择的最后选择,刷无数张图片,因为得不到足够深层次的产品满足感。

从我所经营门店的消费数据演变状况来看,80、90消费者一旦脱离线上回到线下,并在线下商家中得到充分关怀之时,这个时代群体是非常愿意为生活品质买单的。

对我门店有所了解的人会知道,我们所经营的零售门店90%左右消费群体都是80和90年后,而且有一定数量的互联网从业者,大部分都是口碑传播而来,你从她们的消费诉求探知,他们对线下门店的需求甚至比我们更旺盛和强烈。

最近有人说,经济环境不好,大家消费都在紧缩。但是对80、90年的人而言,这是伪命题。葡萄酒正在融入这代人的生活消费当中,对于葡萄酒的消费需求逐步缓慢的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三五好友聚会时喝一杯葡萄酒,喝几瓶进口啤酒,喝咖啡聊聊天正在不断植入他们的生活。

在我看来,因为80、90的存在,葡萄酒的生活消费市场最有希望实现落地。我们没有过重的社交应酬,不排斥新鲜事物,没有过重的消费壁垒,愿意为生活品质买单,消费观念非常的自信与国际化,没有过重的储蓄观念,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创造自我价值的未来。

特别是90后一代人,他们的消费价值观会比80年后更前卫。对于85前的80后来说,很多人在5-10年前或许是在大城市的打拼与扎根时代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对品质生活的诉求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爆增时代。

我们葡萄酒市场发展是从三公消费、商务招待和关系社会走过来的,包括很多门店现在锁定的仍然是这一部分群体,他们的需求有一定的量级,或许每次都是5箱、10箱的订单量。

很多从业者其实也在考虑80、90群体的葡萄酒消费能力,大部分的态度是“我相信有,但是没有足够多的消费力”。

我可以告诉大家,你们去看线上数据,所衍生出来的另外一个话题是,互联网正囤积着大量80、90消费者,但是在这个阶段,拥有葡萄酒消费能力的她们堵在线上了。

对于中国葡萄酒零售的发展史当中,我们从也人士从来没有得到过如此旺盛的零售土壤,而真正来认真耕耘的人太少,做为消费者,我渴望自己生活的周遭有更多围绕我生活服务的门店,哪怕比线上贵10%-15%,因为好的门店在买卖双方的情感互动和交流中,商店的存在如我的一位邻居。

做为一个80后消费者,我最近常感叹,我是80后,我愿意为现下门店好的商品买单,但是您必须要给我充分的花钱理由。

 

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【读醉】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。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。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,我们将及时的处理。

相关推荐

评论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