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
爆炸,中毒!家庭自酿葡萄酒风险大

只是为了得到好喝的葡萄酒,自己在家制作并不算值得,还可能要承担更多的健康风险

又到葡萄成熟时。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民间迷信自酿葡萄酒更健康,因此神州大地上许多人都有夏天在家中用饮料瓶、玻璃瓶酿制葡萄酒的习惯。但是每年这个时候,因自酿葡萄酒而引起的爆炸、中毒事件却时有发生。

前几天,福州市民张先生在家酿葡萄酒,然而深夜的一声爆炸声,却让他后怕不已:原来,酿酒的塑料瓶竟变成“炸弹”,深夜炸开,汁水四溅,瓶子也被炸得四分五裂。张先生说,“幸好当时书房没人,否则将被爆炸波及。”他说,爆炸威力不亚于一枚大爆竹,人若在旁边,不被炸伤,也会被塑料碎片割伤。

为何自酿葡萄酒会变炸弹?

1

有专家解释,用葡萄酿酒发酵过程中,会将糖分等物质转化为酒精,然后会产生大量气体,气体在完全密闭的容器中越来越多,产生出巨大的压力,一旦超过容器的承受限度,容器就会被炸开。因此,人们在自制葡萄酒时,容器内一般要留1/3的空间以备发酵,盖子不要盖得太紧。而酿酒的容器最好是瓦缸或者陶瓷、搪瓷等,千万不能用玻璃、铁、铝、普通塑料壶等当做酿酒容器,否则极易发生爆炸,甚至发生化学反应,产生有毒物质,导致酿出的酒不能喝。

自酿葡萄酒还有哪些风险?

对于自酿葡萄酒对健康方面的风险,著名科普网站果壳网给出了详细的解释。

1、甲醇超标

甲醇并不是葡萄汁发酵得到的,甲醇实际上来源于植物组织本身。对于葡萄果实来说,其细胞壁上含有大量的果胶,它与纤维素、半纤维素、木质素等分子交联构成细胞组织的支撑结构。

甲醇来源于植物组织,因此在酿造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。不过,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工艺控制可以较好地限制甲醇的产生量。在大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中,为了提高出汁率以及方便澄清,会添加外源的果胶酶来分解果胶。这些外源的果胶水解酶本身并不导致甲醇的生成,从总体上来说就降低了酒中甲醇的含量。

对原料的筛选,以及对发酵条件的严格控制,都可以避免产生过多的甲醇。此外,在红葡萄酒的酿造中,适当减少连皮发酵的时间也可以降低酒中甲醇的含量。

至于自酿葡萄酒,由于原料和酿造方式千差万别,因此很难断定其中的甲醇含量究竟会有多少。不过,相比工业生产,家庭自制确实存在更多甲醇超标的风险。

一般来说,如果采用新鲜、质量好的葡萄酿酒,并且酿造方法得当,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并不至于超过上述限量标准。然而,当原料出现霉烂,或者在过热的条件下酿造时,就有可能出现甲醇超标的情况。

由于家庭酿造缺乏检测条件,酒中的甲醇又不容易通过感官特征来分辨,因此自酿酒中即使甲醇含量过高也难以察觉,由此就有可能带来健康风险。

2、杂菌污染导致有毒物质积累

自酿葡萄酒在原料、酿造条件控制不佳时,确实可能带来种种安全风险。与甲醇超标相比,杂菌污染导致的有毒物质积累是更常出现的问题。

我们人类觉得可口美味的东西,微生物也同样喜欢。葡萄果实中大量的葡萄糖为酵母提供了适宜的营养来源,同时也为其他杂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。

在工业化生产中,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对杂菌进行抑制。通常,我们会通过添加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来对葡萄汁进行消毒处理。

灭菌后的葡萄汁被装入发酵罐中,并添加上人工培养的酿酒酵母。在发酵过程中,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,杂菌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,从而保证葡萄酒的安全。

但是,对于自酿葡萄酒来说,一般很难达到这样的卫生条件。自酿葡萄酒较少对容器或者葡萄汁本身进行消毒,杂菌容易残留。

另外,相比工业生产中使用的酿酒酵母,家庭酿酒所使用的酵母品种不一定能耐受较高浓度的酒精,因此最终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也可能不够高,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,这也增加了成品酒变质的风险。

同时,对于自酿葡萄酒来说,发酵容器的选择也是一个问题。在家制作发酵食品,最有效的预防杂菌污染的方法就是密封,然而葡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,中途必须要打开容器进行放气处理,这也会导致杂菌进入到葡萄汁里面,增加安全风险。

3、在酒的品质和安全性上,自酿葡萄酒没有优势

自酿葡萄酒往往采用的都是鲜食葡萄,与专门的酿酒葡萄相比,它们的表皮多酚类物质比例并不高,酿成酒在风味上也会打折扣。

此外,鲜食葡萄的糖分也难以达到酿酒葡萄的水平,为了达到一定的酒精度,就只能依靠额外添加糖。如果是为了追求“保健效果”,选择自制葡萄酒也不值得,而且在使用鲜食葡萄制成的自酿酒中,可能对健康有益的抗氧化成分也会更少。

所以,只是为了得到好喝的葡萄酒,自己在家制作并不算值得,还可能要承担更多的健康风险。

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【读醉】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。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。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,我们将及时的处理。

相关推荐

评论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