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
葡萄酒乌托邦(一):贺兰山的酿酒人

中国人喝葡萄酒的历史不长,很长一段时间里,多数人停留在喝“葡萄味的酒”这一阶段。葡萄酒贸易被国资企业垄断,大产量标准化的红酒,在品质和标准上,也完全游离于国际葡…

中国人喝葡萄酒的历史不长,很长一段时间里,多数人停留在喝“葡萄味的酒”这一阶段。葡萄酒贸易被国资企业垄断,大产量标准化的红酒,在品质和标准上,也完全游离于国际葡萄酒体系之外。

随着国人与海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,人们开始尝试在中国本土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。云南、新疆、山东和宁夏都出现了民营酒庄。宁夏的贺兰山产区是 2015 年备受关注的产区。这不仅仅是因为贺兰晴雪庄的“加贝兰”在国际上拿了大奖,更是因为人们在当地强烈感受到一种更为自由的酿酒气氛,这种气氛使贺兰山的东麓产生了强大的磁场,吸引着无数年轻酿酒师奔赴于此。

1

其实,中国的明星酒庄可并不少,山西颐园庄,新疆乡都庄不过,它们都是单打独斗的个体英雄,构不成产区规模的气候。贺兰山却完全不同,这里更像是艺术家聚集的酿酒大社区,留学归来的理想主义青年,视这里为“葡萄酒乌托邦”。

他们从勃艮第或是波尔多学成回国,在贺兰山这块石灰岩荒滩上开始开垦葡萄园,迫不及待地去试验已然“内心爆棚”的酿酒表达欲。他们中的一些人所具备的酿酒创造精神,甚至可能已经领先于中国葡萄酒“进行时”一两百年。当大型酒厂还在用基酒兑水,多数饮酒者尚摸索不清红酒的框架结构时,贺兰山的年轻酿酒师已经开始追寻风土密码,玩味先锋的自然酿造法。

独立小酒庄在宁夏欣欣向荣,与此同时也不乏大的财阀红酒公司进驻此地。这些酒庄背景各不相同,既有山西的煤老板,也有拥有丰富经验的国际红酒公司。他们的葡萄园动辄几千亩地,沿着贺兰山脚的坡度蔓延。西夏王朝沉寂之后,这片土地再次迎来了喧嚣。有人把酿酒当作生意,有人把酿酒视为创作,如此热热闹闹,气象万千。

外国酿酒师也来寻觅机会,有的圈地建酒庄,有的受聘于本地酒庄,担任酿酒顾问。银川市西夏区最东边,离贺兰山产区较近的小区已被戏称为“酿酒师公寓”。一到周末,在产区工作的老外酿酒师纷纷进城休假,他们走进酒吧,与本地乐队一起畅饮“西夏 x5”啤酒,抱作一团唱着中国摇滚。

如今,“贺兰”两字在西餐厅的酒单上,已成了优雅的存在。但银川市民依旧没有喝红酒的习惯。出租车司机很乐意推荐酒庄之旅,但问他喝不喝葡萄酒,他会摇头:“欣赏不来。”不过,这并不影响酿酒人对于这片土地的迷恋,它的耀眼之处不在于仿效先进的酿酒工艺,而在于鼓励新鲜的思潮。让人嗅到了如同“新浪潮电影”一般的气息。假以时间,这样的生活会不会浸润整个塞上江南,滋养出值得玩味的文化圈,再过一千年,或许会有定论。

作者 : 摩尼朱 摄影:唐大飞

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【读醉】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。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。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,我们将及时的处理。

相关推荐

评论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